2021虹桥建筑碳中和论坛在沪举办
时间:2021-10-22
建筑与房地产行业作为耗能大户,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头戏。为了进一步落实建筑碳中和发展目标,10月22日,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与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协办、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专业学组和朗诗控股共同承办的“2021虹桥建筑碳中和论坛”在上海圆满举行,来自政府、科研、金融、实业、生态、低碳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领军人物参加该论坛的讨论,共商建筑领域“碳中和”实现路径和发展策略。

围绕绿色转型
聚焦低碳目标关键议题
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专业学组作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成立的首个跨界学组,旨在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引入更充足的资金支持、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此次论坛以研讨会的形式,主要围绕“建筑及房地产业的碳中和政策建议”、“建筑碳中和的路线图”、“金融如何助力建筑碳中和”、“建筑领域如何开展碳交易”等议题进行开放、务实的探讨,为推动行业低碳、减碳发展出谋划策。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筑部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武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建委主任王有为,中国投资协会绿色发展中心主任张青林,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专业学组主任委员、朗诗控股集团董事长田明在论坛上发表致辞。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仇保兴 致辞
仇保兴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认为绿色建筑是“双碳战略”的重要阵地,也是减碳的重头戏,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专业学组的成立,打通了双方沟通壁垒,让绿色金融作为强有力的工具,更好的支持绿色建筑发展。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 武涌 致辞
武涌充分强调了建筑业的碳排放对我国未来的“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建筑碳中和挑战与机遇并存,他表示,遵循政策指引、统一部署是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建委主任 王有为 致辞
作为委员会主任委员的王有为指出不同金融机构的环境风险分析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专业学组要充分考虑工程技术领域、金融系统、政府相关领域的多元组合,从不同的角度集思广益,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中国投资协会绿色发展中心主任 张青林 致辞
张青林表示在新的时期,需从政策引导、科技驱动、绿色金融支持等三个方面着手,充分利用金融加快推动绿色建筑行业的低碳转型,进一步拓展绿色建筑到国际市场进行金融合作。

朗诗控股董事长 田明 致辞
作为专业学组的主任委员,朗诗控股董事长田明立足多年绿色建筑领域的深耕和实践,致力于为行业找到“方法论”和 “桥梁”。他表示,建筑碳中和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答,通过各领域极具权威专家的跨界与融合、以研讨会的形式,厘清思路,共同推动建筑碳中和实现路径的研究与落地。
嘉宾思想激荡
共商建筑碳中和实现路径
在主题分享环节,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研究部主任柴麒敏、北京绿普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岚、同济大学教授龙惟定、江苏银行绿色金融部负责人董善宁四位嘉宾分别就“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建筑领域政策展望”、“碳中和背景下的全国碳市场”、“建筑碳中和发展路径”、“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等主题进行了各自观点的分享。




主题演讲嘉宾
在小组研讨环节中,大家分别就各自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深入交流。研讨结束后并由代表嘉宾分享了小组讨论的情况和初步成果。




小组分论坛研讨
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博士对“金融如何助力绿色建筑碳中和”分论坛进行了总结,一是要研究在地产调控的背景下,如何让绿色建筑获得金融行业差异化的支持;二是建筑行业链条长、专业性强,需要制定相关标准,让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进行有机耦合;三是要制定相应的方法学和mrv监测手段,来实现建筑高碳、低碳的区分;四是可以通过例如绿色供应链、绿色建筑保险等金融产品创新,来找到一些突破口。湖州市金融办副主任黄丁伟从设计和打造 “碳中和银行”体系以及加强政府引导银行绿色信贷占比的角度,分享了如何调动银行积极性的做法。中欧商学院金融学教授芮萌对“建筑及房地产业的碳中和政策建议”分论坛进行了总结,政策要有内在一致性和系统性,要有完善的体系和平台,分步实施,根据房地产行业全生命期特点短期主要聚焦在增量与新建,关注生产、制造和运维环节,中长期聚焦存量,关注运维和拆除阶段;第三要有强制性的碳目标,有信号机制、市场机制、方法论以及评估体系作为配套。
国网英大碳资产首席碳科学家钱锋对“建筑领域如何开展碳交易”分论坛进行了总结,他们认为,一是“碳交易”本质参加的主体为控排企业,建筑作为八大行业以外的参与主体可以从减排量贡献的角度来考虑;二是有必要制定一个本土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配套相应的绿色建筑碳减排计算的方法学,来为建筑领域的基准线设定、减排量的计算找到指南和方法;三是制度的研究,探索制定适应建筑参与的碳市场体系,并与税收、补贴等激励机制相挂钩。




论坛总结嘉宾
上海长宁区城市更新和低碳管理中心副主任冒勤进行了分享,建筑要碳中和首先要保证建筑本身的能效最优,第二是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尽用,第三才是碳交易。 阿拉善see基金会秘书长张立教授对“建筑碳中和路线图”分论坛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在碳中和和减排过程中需要协同控制,制定相应政策来推动市场调节。清华大学教授魏庆芃认为,建筑是能源消费侧,首先要进行能源革命,从节能高效、能源利用、燃料转化等方面入手;其次要转向消费革命,包括采暖空调设备、数据中心、建材等进行降碳实施,并兼顾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再者,建筑需要实现低碳人文,最终实现引导人的行为降碳。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从建立个人的碳账户、制定行业标准和美丽中国等角度进行了分享。




论坛总结嘉宾
会议的最后,作为论坛承办方,朗诗控股董事长田明表示“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一定会找到一个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我们所有做的工作都在往这个目标走;同时,“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要付出长期而持续的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专业学组,将作为金融和绿色建筑之间的沟通桥梁,成为低碳建设目标的推动力。”